本周具身智能、輔助駕駛領域大事如下:
一汽35.8%股權收購案公示 將成卓馭科技第一大股東
9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公示了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深圳市卓馭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
根據公示信息,一汽股份與New Territory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簡稱“New Territory”)及卓馭科技共同簽署協議,一汽股份擬通過增資并收購New Territory持有的卓馭科技部分股權。

圖片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交易前,New Territory持有卓馭科技70.65%的股權,單獨控制該公司;交易完成后,一汽股份將持有卓馭科技35.80%的股權,成為最大單一股東,而New Territory的持股比例降至34.85%,雙方形成共同控制關系。
卓馭科技是一家專注于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業務的高科技企業,其前身為大疆車載事業部,于2023年從大疆分拆獨立,2024年6月正式啟用“卓馭”品牌名稱獨立運營。
該公司以低成本、高性價比的智能輔助駕駛解決方案聞名,號稱僅需32 TOPS算力即可實現高速領航功能,100 TOPS算力支持城市領航。其技術路線強調“油電同智”,即同一套智能駕駛系統可同時適用于燃油車和,這一特點使其在海外市場及傳統燃油車智能化改造中具備差異化優勢。
目前,卓馭科技已與大眾汽車、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車、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和長城汽車等多家車企展開合作,其技術已應用于一汽紅旗品牌的部分車型。
此次股權交易不僅改變卓馭科技的控制權結構,也為中國一汽在汽車領域的戰略布局注入新動力。
小智點評:傳統車企以資本換技術,在智能駕駛賽道上加速補課。
拼了!理想i6全系標配高階輔助駕駛AD Max
9月24日,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通過微博宣布,品牌即將推出的純電SUV理想i6將全系標配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AD Max,并永久免除使用費用。
李想在其發言中深入闡述了當前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理想汽車在這一背景下的產品策略。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李想指出,新能源汽車競爭的上半場聚焦于電動化技術,而下半場的核心將是智能化水平的較量。目前,電動化帶來的益處如更低的噪音、更環保的出行、更經濟的用車成本、強勁的加速性能以及更簡單的維護,已被眾多消費者親身體驗和認可。
然而,作為智能化關鍵體現的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其價值尚未被廣大用戶充分感知,部分原因在于一些車企仍對這類功能收取高昂的啟用費或訂閱費,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先進技術的普及。
小智點評:以短期讓利換取用戶數據與市場教育,智能化競爭正從“可選”走向“必選”。
百度計劃將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擴展至澳大利亞和東南亞
據外媒報道,近日,百度旗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Apollo Go)的國際化業務總經理牛昊天(Halton Niu)在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目前團隊正與澳大利亞及東南亞部分國家的政府溝通,探討將自動駕駛車輛引入這些市場的前景。
日前,蘿卜快跑已從迪拜相關部門獲得50張自動駕駛測試許可證,這使其在阿聯酋的車隊規模可擴大一倍,達到約100輛。

圖片來源:蘿卜快跑
牛昊天稱:“在中東和歐洲地區,我們正與不同國家的地政府接洽。目前僅在上述地區的少數城市開展了業務部署。此外,公司也在與東南亞及澳大利亞的政府部門保持溝通。”
當前,中國自動駕駛企業正積極向海外擴張,尤其聚焦于對前沿技術持開放態度的地區。得益于中國成熟的供應鏈,中國企業的車輛成本更低,這使其相較于Waymo等美國競爭對手具備明顯優勢。
牛昊天表示,蘿卜快跑在中國市場運營經濟效益的改善,為無人駕駛出租車大規模推廣提供了商業可行性支撐。通過規模化運營并取消安全員(人類駕駛員),蘿卜快跑在部分運營城市實現了單車收支平衡,而這一成果并非僅出現在其車隊規模最大的武漢,部分其他城市同樣達成該目標。
他稱,“如今在中國的多個城市,每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都能實現盈利”。不過牛昊天補充道,蘿卜快跑作為一個業務部門實現整體盈利,仍需一段時間。
小智點評:依托國內供應鏈成本優勢試探海外商業化水位,全球化布局先于盈利成行業共識。
知行科技發布并交付首款機器人通用控制器
日前,知行科技宣布,該公司首款國產芯機器人通用域控制器——iRC100已于9月14日正式下線,并向包括國內主流通用和專用機器人企業在內的首批用戶交付。

圖片來源:知行科技
據了解,iRC100基于地瓜機器人S100P打造,采用了大小腦一體化架構設計,應用工業級選型和設計標準,并結合車規經驗,可以面向具身智能規模化商業化的全場景應用,提供從軟硬件基礎環境到完整功能部署的全棧解決方案。
具體而言,iRC100對內支持機器人運動控制算法及VLA等前沿算法,涵蓋機器人“小腦”及“大腦”功能,并且支持傳統的BEV Transformer部署;對外則覆蓋了USB、ETH等接囗及CAN、EtherCat總線,同時支持選裝夾爪、IMU等功能接口,覆蓋各類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傳感器、執行器接入需求。
小智點評:軟生態整合與場景落地效率才是行業破局關鍵。
宇樹科技CEO王興興:下半年將發布身高1.8米的人形機器人
9月26日,宇樹科技創始人、CEO王興興在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發言稱,宇樹科技機器人算法今年已經歷幾次迭代,預計下半年將發布身高1.8米的人形機器人。
他表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火熱,“中國智能機器人相關企業平均增長率達50%到100%”。

圖片來源:宇樹科技
前段時間宇樹科技再次更新了算法,使機器人穩定性大幅提升。“我們把它定義為反重力模式,基本上機器人在任何干擾下都能自己恢復站立。算法升級后,理論上目前機器人可以完成各種舞蹈動作、武術動作。”王興興說。
9月2日,宇樹科技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帖稱,根據計劃,預計將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間向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屆時公司的相關運營數據將正式披露。
關于公司產品的收入結構,宇樹科技表示,以2024年為例,四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和組件產品的銷售額分別占約65%、30%和5%。其中,約80%的四足機器人被應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費領域,而剩余的20%則被用于工業領域,如檢查與消防。人形機器人完全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費領域。
宇樹科技還在聲明中特別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在“民用領域”的不同行業中推廣高性能通用機器人的應用,特此提醒各方仔細辨別,切勿將其他公司的機器人產品或第三方改裝設備視為宇樹產品。
小智點評:民用場景的剛需密度與成本控制仍是商業化瓶頸。
開普勒人形機器人K2大黃蜂開啟量產
日前,開普勒機器人宣布,該公司“藍領人形機器人”K2大黃蜂已正式啟動量產,開始交付商業訂單。
開普勒K2大黃蜂身高達175厘米,全身擁有52個自由度,其中單只靈巧手具備11個自由度,不僅手指靈活,每個手指指腹處還含有25個力觸點,手腕擁有六維力感知力。在頭部,則配備了4顆紅外雙目3D攝像頭,全身傳感器超過80+,這使得K2大黃蜂擁有了與人類相似的聽覺、視覺、觸覺,力覺等感知系統。
據開普勒此前介紹,K2之所以設計175厘米的身高,是因為其目標應用場景為工廠,而工廠的工位產線高度設計遵循國家相關標準,通常參考普遍男性身體的通用標準。若機器人身高過高或過低,在工廠環境中操作時都可能需要進行額外調整,難以契合實際需求。而175厘米的身高使 K2大黃蜂能夠輕松適配工廠里的各種操作工作臺。
而為了靈活應用于眾多工廠場景,開普勒K2大黃蜂采用了滾柱絲杠直線執行器與旋轉執行器相結合的串并聯混動架構,能效利用率高達81.3%,實現了“充電1小時,連干8小時”續航能力;其類人直膝行走方式,則可在物流倉庫、制造車間等復雜環境中靈活避障;最高達30kg的雙臂負載能力,可勝任搬運、裝卸等任務;基于分層模型 VLA+ 執行語義識別指令,K2大黃蜂還能精準響應指令,完成分揀、裝配、展廳導覽等任務。
截至目前,據悉開普勒機器人已達成框架協議下的明確意向訂單數千臺,交易金額高達數億元,客戶涉及工業貿易、數據采集、展廳、智能制造、特種作業等領域。
小智點評:從實驗室樣機邁向批產訂單,藍領替代敘事迎來壓力測試。